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探讨 内容详情

中国“微公益”从业者面临困境:待遇低身份尴尬

查看:10170次  原创作者:王珏玢 姬少亭  责任编辑:  信息来源:新华网  审稿人:  时间:2012-06-04 07:59:12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民间组织蓝皮书: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12012)》认为,目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的“微公益”存在可持续发展、运行规范、公募资格等多方面问题。

多位“微公益”发起人和社会工作专家表示,目前制约“微公益”及民间社会工作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从业人员待遇保障严重匮乏,公益人才发展不可持续。

蓝皮书认为,“微公益”指的是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广泛动员普通公民参与的一种新公益模式。与传统公益不同,微公益主要由民间组织发起,并依托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

20114月联合500多名记者发起“免费午餐”行动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的著名公益人邓飞告诉记者,目前“免费午餐”项目共有13名专职工作者,但是他们的从业身份一直得不到认可,只能成为“专职志愿者”,依靠微薄的“补贴”生活。

“他们的平均月薪只有3000多元,社保、医保无法解决;在北京这个大城市里,这点收入甚至难以支付房租,直到现在还有两个工作人员借住在我家。”邓飞说。

“现在公众仍然有一种误解,他们认为做公益要么是富豪、要么是一心奉献的‘活雷锋’。”“微公益”项目“爱心衣橱”基金管委会成员、执行总监乔颖说。

乔颖说,前两天“爱心衣橱”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上面写明专职工作者试用期月薪1500元、转正后2000元,“很多网友‘惊叹’我们在做‘血汗公益’,但其实我们现有的3个专职员工平均月薪在3000元左右,没有‘五险一金’、没有编制,到现在还有一个工作人员住在办公地。”

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缺乏是导致专职公益工作者待遇低下的主要原因。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免费午餐”基金管委会主任肖隆君介绍,“免费午餐”和“爱心衣橱”遇到的问题是整个社会工作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肖隆君告诉记者,作为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的副秘书长,自己2009年的月薪只有3000元,20103500元,目前月收入4000、税后到手3177元。

“应该让公众知道,公益工作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的行业,公益机构的运作也需要筹资和运行成本,只有意识到并认可这一点,我们的社会工作才能向专业化迈进。”肖隆君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待遇好坏关系到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前景。为保障公益从业者的薪资待遇,一要提高行业认知度、注重专业发展,让普通民众了解认可专业公益的价值;二要在法律制度层面加强建设,在《捐赠法》《慈善法》等法规中完善对于机构管理费用、专职人员服务费用的明确规定,保障中国公益事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82号

信息总数:989 全天访问总数:641 访问总数:7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