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探讨 内容详情

客观条件制约孩子摄取营养

查看:10136次  原创作者:卢冬琳 刘庭志  责任编辑:  信息来源:南国早报  审稿人:  时间:2011-11-28 01:46:46

 为了了解山区内贫困学生的营养状况,记者1123走进东兰县长乐镇英发小学,它至今还没有独立的学生食堂和宿舍。从2010年起,政府直接将内宿生伙食补助发放到学校手中,解决了该校学生吃“黄豆蒸饭”的窘境。可是,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学生每天的菜谱都是单调的猪肉白菜。而学生家长们对孩子营需求的误区,也制约了学生对营养的摄取。

学生菜谱多为猪肉白菜

1123日下午4许,记者来到位于半山腰的英发小学,并在校长韦忠的引导下,走进位于操场左侧的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平房,这就是英发小学的厨房。3名校工正在厨房内忙碌,一大盆清炒猪肉丁和两大盆白菜汤,就是当晚孩子们的晚餐。韦忠摇摇头说:“今天的晚餐又是白菜猪肉,也真是难为孩子们了。”

  英发小学共有206名学生,90%以上是留守儿童,197名内宿。据韦忠介绍,2010年,政府将内宿生伙食补助交给学校管理,学生终于告别了“黄豆蒸饭”,可以吃上猪肉。按照相关规定,每50~70个学生就要配备1个校工,学校自行出资,聘请了3名校工为孩子们做饭菜。

  目前,学生每天的伙食费标准是3.7元,其中早餐0.7元,中、晚餐各1.5元,算起来所有内宿学生一天的伙食费大约600元。按照如今的物价,每天只能向学生们供应20公斤猪肉,余下的钱要买青菜、油盐等。韦忠说:“学校离最近的集市有10公里,没有办法每天都到集市上去买菜,加上没有足够大的冰箱,食物的储存也是个大难题。”

  如此一来,丰富食谱、更换食谱就成了奢望。韦忠坦言,每天吃白菜猪肉,只能说起码让孩子不必吃“黄豆蒸饭”,但要说补充营养,目前还有点难。

营养观念落后,孩子吃饱就行

下午520分,开饭时间到了。在厨房里,校工将蒸好的饭盒装进背篓里往外背。

看着记者不解的表情,韦忠无奈地笑笑说:“厨房太小了,没办法容纳所有的学生,只能将饭盒背到操场上,学生领了自己的饭盒,再排队进入厨房里领菜。”

一勺猪肉、两勺青菜汤、白米饭,打给每个孩子的饭量都差不多。可是记者看到,孩子们碗中的猪肉丁“屈指可数”。

学生们领到饭菜后,就分散到学校的各个角落里吃饭。父母都在广东打工的三年级学生王美念,蹲在床边吃得正香。记者指着她饭盒里的猪肉丁问:“这么点肉够吃吗?”王美念点点头:“够了,能吃饱。”当记者再问她想不想吃其他的菜时,王美念眨着眼睛很认真地看着记者说:“比起以前天天吃黄豆蒸饭,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我没想过还要吃别的菜。”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学生韦慧莹的母亲梁丽菊。韦慧莹感冒了,她特地步行7公里从家里来看孩子。梁丽菊坦言,自己并没有在意过孩子的营养问题,即使韦慧莹回家,吃的也跟学校差不多。她说:“农村的孩子讲究不了这么多,吃饱就行,我们小时候连肉都没有吃,不也一样长大了。”

建食堂是全校老师最大心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几乎每名学生每个星期都会从家长手中拿到3~5元不等的零花钱。但是这些零花钱,学生除了买作业本之外,就是买零食。在没有独立食堂的英发小学,即使家长愿意多花钱给孩子补充营养,也无法实现。

曾多次到别的小学取经的韦忠说:“别的学校有了标准化的食堂,可以贮存食物。有了炒锅,校工可以变换菜谱,家庭有能力的孩子也可以自己掏钱加菜。但是英发小学没有食堂,这些都难以实现。为孩子们建一个独立食堂,这也是英发小学全体老师最大的心愿。”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982号

信息总数:989 全天访问总数:938 访问总数:26389